【每日一题】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 人体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的形态学范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清代王庆仁说:“不识脏腑而写书,非痴人之梦;治病不识脏腑,与盲人夜行不同。”可见,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已经把人体解剖学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医学中超过1/3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因此,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也是学习中西医的必修课。
二、人体的组成
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间有一些没有细胞形状的物质人体器官结构图片,称为细胞间质。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一起构成组织。人体组织分为四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它们是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基础,因此被称为基本组织。几种组织相互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一系列密切相关的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结合起来进行一定的生理活动,从而构成一个系统。人体可分为九个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各系统分工协作,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 系统 E. 内脏
三、解剖学部门
人体解剖学包括三个部分: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大体解剖主要用刀切和肉眼观察描述人体形态结构的内容;组织学描述了借助显微镜观察和研究人体精细结构的内容;胚胎学描述了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内容。大体解剖又可分为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
系统解剖学主要根据人体各个系统描述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区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自然划分(如头、颈、胸、腹、上肢、下肢等)、相邻、血供、神经支配、身体的自然划分来描述各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地标和体表投影。
我们研究的《人体解剖学》属于系统解剖学,是对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的综合介绍,为中西医研究提供必要的形态学依据。和临床实践。
另外,研究人体不同年龄的形态结构的解剖学称为年龄解剖学;运动与运动相结合,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解剖学,称为运动解剖学;应用各种横断面解剖学方法研究腧穴的横断面形状结构的解剖称为腧穴横断面解剖;运用层次解剖的方法对取穴的层次形态结构进行解剖称为腧穴层次解剖。
四、解剖学学习方法
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有进化发展观、局部统一观、形功统一观、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正确认识和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具有强烈直觉的形态科学。它的特点是有许多名词和描述。如果你狼吞虎咽,死记硬背名词,你会觉得无聊。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必须对其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和理解。 ,充分利用人体标本和教学模型,仔细观察学习;阅读课本时,要充分观察并画出书中的插图,反复练习思考题,加深对形态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要连接活体,连接功能与临床应用,学习形态学知识来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学好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课程。
五、解剖学发展简史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记载:“八尺人若有皮有肉,他可以测量和跟踪,可以解剖他的尸体。而且看……”人体器官结构图片,“解剖”二字已经明确提出来。书中的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器官的名称,至今在我国现代解剖学和医学中都使用过。这些资料表明,我们的祖先从事田野解剖、测量和研究。根据目前已知的资料,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学。此外,汉代华佗使用麻非散作为麻醉剂,对病人进行外科手术;宋代王惟一所铸的针灸铜像是历史上最早的人体模型;宋代宋词《候冤录》记载了全身骨骼的名称,数量、形状均附有验骨图;清朝的王庆仁亲自解剖了30多具尸体,着有《医林矫正》,描述了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对骨骼和五脏六腑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古籍中的错误已得到纠正,特别是对大脑的讨论符合现代医学知识。上述我国古代解剖学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制度的制约,并没有迅速发展。
自19世纪从西欧引进现代医学以来,我国现代解剖学逐渐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前,解剖工作者只有一百多人。新中国成立后,医疗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解剖工作者队伍迅速壮大,每个医学院都有一整套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图谱和数字解剖师等。教材和专着,更新科研设备,改善科研条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我国中医药院校解剖学家在腧穴横断面解剖、腧穴水平解剖、腧穴影像解剖、腧穴显微结构、腧穴三维构造、三- 穴位三维重建、穴位数字虚拟人等。出版了《中医穴位解剖学》、《中医局部解剖学》、《中医穴位解剖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剖学新系列教材。中医应用神经解剖学》和《中医应用美容解剖学》。解剖学、穴位解剖学、解剖生理学、正常人类学等课程的教学,促进了中医药走向世界和中医药的传播。
六、解剖姿势及常用术语
为了便于描述人体各种器官结构的位置关系,人体解剖学规定了标准的解剖姿势和常用术语。
(一)解剖姿势
在观察和解释人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关系时,应遵循以下标准的解剖姿势:身体直立,眼睛直视前方,下肢并拢,脚趾并拢。面朝前,上肢自然下垂 躯干两侧,掌心朝前。
(二)常用位置术语
根据人体的解剖姿势,指定一些表示方向的名词和术语。
1.上和下是描述器官或结构与头骨顶部或脚底的相对距离的术语。靠近头骨的向上,靠近脚的向下。
2.前部和后部是描述器官或结构与身体前部和后部的相对接近程度的术语。靠近胸部和腹部的称为前侧,也称为腹侧;靠近背部和腰部的是背部,也称为背侧。
3.内侧、外侧是描述器官或结构与身体正中矢状面的相对距离的术语。靠近中矢状面的为内侧,远离中矢状面的为外侧。前臂内侧也称为尺侧,外侧称为桡侧。小腿内侧称为胫骨,外侧称为腓骨。
4.内部和外部是描述中空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靠近管腔的在里面,远离管腔的在外面。
5.浅和暗是描述与皮肤表面的相对距离的术语。靠近皮肤的颜色较浅,远离皮肤的颜色较深。
6.近端和远端在描述肢体的方位时,靠近肢体基部的称为近端,远离肢体基部的称为远端。
(三)人体的轴和平面
轴和平面是常用来描述人体器官形状的术语,尤其是关节运动。人体可以设计成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即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根据这三个轴,人体也可以设计成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即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图0-1).
图 0-1 人体剖面术语
1.轴
(1)纵轴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垂直。
(2)矢状轴是前后方向,是垂直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的轴。
(3)冠状轴,又称额轴,是左右方向,是垂直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的轴。
2.切片
(1)矢状面是将人体从前后方向切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如果身体通过前后中线,则人体被纵向切开左右对称的两半。中矢状面。
(2)冠状面又称额面,即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向切成两部分。
(3)水平面是指从水平方向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描述器官的截面时,以其自身的长轴为准,平行于其长轴的截面称为纵截面,垂直于其长轴的截面称为横截面。
把人体分成两部分的是()
A.矢状面 B.冠状面 C. 水平面 d.纵断面 E.横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