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儿出疹感染性疾病怎么办?教你学几招识别与预防
春天,给小儿传染病起名:今天讲小儿急性皮疹、手足口病、腮腺炎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春季儿童皮疹的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水痘和麻疹,《春天很美,水痘、麻疹等皮疹疾病来袭,教你一招》几招识别与预防”。这两种疾病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都具有高度传染性;然而,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有需要的家长可以通过这篇文章获得相应的帮助。
当然,春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不仅仅是水痘和麻疹。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其实小儿急性皮疹、手足口病、腮腺炎、猩红热、急性传染性红斑、川崎病等;更容易纠缠孩子,刚入园没几天的孩子就招收了,所以家长还是要注意防范的。
儿童急性皮疹:
我们所说的幼儿急性皮疹并不是这个“急症”,它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次“摸热”(发烧),体温高是“有点邪恶”,最高可达40℃;即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退烧,并不能遏制发热的趋势。同样,面对这种情况,让父母濒临崩溃的边缘,也是第一次。
幼儿急性皮疹:持续高烧
这不仅仅是在谈论它。幼儿急性皮疹的诊断有点“后果”。只要孩子发烧期间精神状态好,该吃饭玩耍了,嘿嘿,我们只能“等着”——“退烧出疹子”,一片玫瑰花“上台” "; 这是该病最“经典”的表现。
儿童急性皮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 6、 7 型感染引起的。大多数疾病发生在 6 个月至 3 岁的婴幼儿。它是一种典型的、特征性的急性发热性皮疹。性病。
1、皮疹特点:
幼儿急性皮疹:皮疹之间皮肤正常的玫瑰疹
皮疹多为小而充血的皮疹,分布均匀,直径2~5mm。皮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用手指按压颜色变淡;参观时间只有1天或最多2天。皮疹自行消退猩红热病,没有留下色素沉着或结垢,就好像它是“昙花一现”。
2、具有“热疹”的特点:
本病的典型特征是“退热起疹”。一般在发热1~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皮疹首先从头部和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颈部和躯干。四肢少猩红热病,一天就出现皮疹;颈部可能有肿大的淋巴结。
3、护理和预防:
我们已经介绍了幼儿急性皮疹的特点。因此,这种病没有好的预防措施,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幸好来去匆匆,预后良好。
当孩子体温“一路飙升”时,普通医生会冷静地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只是发烧,精神和全身情况正常,没有其他症状,还是要观察的在家里,身体降温,多喝水;鲁莽,即使这场“风波”已经过去,家长们也可以放心。
手足口病
让我们看看这种疾病的病毒是什么。它是由肠道病毒71或柯萨奇病毒A16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皮疹传染病。它通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因此,这几乎是儿童的“克星”。
多年来,手足口病已成为儿童传染病的清单之一,尤其是当一个孩子生病时,可能会使幼儿园的其他孩子受到影响。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但它有两条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儿童可以通过打喷嚏和食物感染;同时,成人也可以感染儿童。
儿童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71 或柯萨奇病毒 A16 感染
1、皮疹特点:
好发部位:发病初期,口腔黏膜、嘴唇、舌头会出现大面积皮疹;皮疹最初的特点是小斑点,然后发展成水泡。当然,指背、指间、手掌、手臂、脚趾背、脚背、脚底、脚后跟、大腿、小臀部都会散落在指背上,不痛不痒,一般会消退在 3 到 4 天内。
分布特点:皮疹多见于手指缝、手掌、脚底和口腔黏膜等部位。当然,也可以散在躯干、臀部、肛周等部位,多呈离心分布。这种分布特征可以诊断这种疾病。重要的。
手足口病:手掌和手指上的水泡,偏心分布
2、识别点:
手足口病与水痘有相似之处;这是我们父母需要重点识别的。相似之处在于皮疹主要表现为水疱,但水疱的形式、出疹部位、分布不同。因此,这里我们只是为了方便家长将它们区分开来。
手足口病早期可出现一些小斑点状皮疹,后期还可出现疱疹。
水痘呈现红色充血性斑疹、丘疹和透明水疱。24小时后,水泡变得浑浊,中心凹陷。水泡很容易破裂并迅速结痂。人们俗称水痘为“四代同居”;水痘皮疹与手足口病的分布正好相反,呈向心分布,即中心多,外围少。
3、护理和预防:
手足口病的重点是皮疹的护理。因此,首先是口腔护理;孩子应该多喝水,但最好喝温水和冷水。在饮食方面,还要避免咀嚼食物和损伤黏膜,尽量喝稀粥和半流质饮食,饭后用温水和冷水漱口。
其次是护肤;如果早期皮疹没有破裂,一般应用炉甘石洗剂进行保护;如果皮疹破裂,建议使用刺激性较小的碘伏进行消毒,同时具有收敛作用。
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疫苗用于有效保护儿童;建议6个月至5岁的儿童接种该疫苗,并尽量在12个月前完成2次接种。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降低婴儿患手足口病和重症的风险。
腮腺炎
为什么要再次向父母介绍腮腺炎?顾名思义,这种疾病每年春天都会起起落落,虽然现在有疫苗可用,但腮腺炎一旦发作就因其传染性和并发症而臭名昭著。
腮腺炎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最持久的负面影响是并发症:耳聋、睾丸炎、卵巢炎,因此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此外,还有脑膜炎、胰腺炎、心肌损伤等并发症,因此,腮腺炎的病情家长一定要注意。
腮腺炎:春天不请自来
腮腺炎当然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15岁儿童,主要表现为非化脓性腮腺炎和单侧腮腺肿痛;它可能涉及唾液腺、其他腺体和神经系统。当然,一次感染可以提供终身免疫。
1、腮腺肿痛是特征:
腮腺炎的首发症状是面部一侧的下颌骨后背和乳突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和向下发育,突出肿胀疼痛,另一侧也可能肿胀一个后再过2-3天,一般肿胀边缘不清,有明显压痛,局部皮温偏高;张嘴咀嚼困难,面部变形。
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和向后发展
腮腺管位于口腔上颌第二磨牙对面的黏膜上;知道腮腺管的开口方向有助于我们早期诊断,有助于区分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
腮腺管口
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全身的腺体组织和神经有很强的侵袭性,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但严重的可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和耳聋;甚至肾炎、甲状腺炎。
2、腮腺炎护理要点:(很重要)
保持口腔清洁: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下颌肿胀疼痛加剧,局部灼痛,影响吞咽和咀嚼等不适。同时,留在嘴里的食物很容易导致细菌繁殖,引起继发感染。因此,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以免感染。
注意饮食:由于各种不适,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和日常生活;应以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为主。不吃酸、辣、硬的食物,以免增加唾液腺的分泌,若不及时吸收,会堵塞腮腺管口,使腺体引流不畅,肿胀疼痛加重。
腮腺局部冷敷:用冷毛巾湿敷可以收缩外周血管,减少充血和炎症,从而减轻疼痛。或采用清热解毒、软痛止痛的方法,如:如意金黄散外用茶或醋敷于下颌,保持下颌湿润,发挥药效,防止局部干燥、龟裂。引起疼痛。
加强护理
对症治疗:感染者会出现头痛、乏力、发热等症状,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特别是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监测体温;
注意让孩子多卧床休息,提高免疫力。发烧,注意物理降温,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每天进行空气消毒。
遇到腮腺炎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还要注意并发症的早期表现,比如腮腺-脑膜脑炎,就是持续高烧、剧烈头痛、呕吐、嗜睡、烦躁,密切观察,如发现及时,立即送医院,解热镇痛等治疗。如果孩子的睾丸有肿胀和疼痛,去医院,医生会给孩子戴一个T型带,把睾丸托起来。
3、腮腺炎预防:
由于腮腺病毒的传染性也很强,所以要注意隔离,要积极隔离孩子,直到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一定要给孩子戴口罩;勤洗手,不要共用毛巾和餐具。
腮腺炎预防
同时,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据世界卫生组织称,腮腺炎疫苗已在全球121个国家实施,麻疹和腮腺炎三联疫苗现在被用作免疫组合。国家实施免疫规划,效果有目共睹:
MMR疫苗主动免疫接种方案如下:接种麻风双联疫苗的儿童在18个月(1岁半)时可接种三联疫苗;未接种麻风双联疫苗的儿童可在 1 岁时接种三联疫苗。第一剂 MMR 疫苗在 12-15 个月大;第二剂可安排在4-6岁。
综上所述:春季是小儿传染病特别是皮疹病的高发季节。父母必须专注于预防并按计划按计划接种疫苗。同时,要学会识别小儿皮疹疾病的特点,便于观察和筛查,少走弯路,及时正确处理。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将有助于父母使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