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全书 百科资讯 为设计新型抗抑郁药研发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图)

为设计新型抗抑郁药研发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图)

更新时间:2022-09-17 21:11:55 分类:百科资讯 浏览:34

【科技前沿】

我的科学家揭示了氯胺酮快速抗抑郁药的分子机制

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光明日报上海7月28日电(记者闫伟琪)7月28日晚,《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氯胺酮对人体NMDA受体作用的结构基础》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明确揭示了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设计,特别是氯胺酮衍生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近3亿不同年龄段的人患有抑郁症,但长期以来,缺乏快速有效的抑郁症治疗药物。 2019年,氯胺酮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进入临床应用,是近几十年来抗抑郁药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亚麻醉剂量的药物可以显着改善抑郁等症状,甚至在几小时内减少自杀意念,尤其是对于难治性抑郁症。然而,与之并存的解离性幻觉和成瘾等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开发副作用少、起效快的新型抗抑郁药成为全球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方向。

“抑郁症不是一种精神疾病,也不是很多人想象的脆弱的心脏,而是患者大脑区域的变化和大脑突触的损伤,”卓越中心研究员朱树佳说。脑科学与智能技术,中国科学院。他的课题组长期从事NMDA受体结构和功能的系列研究。这是一类调节大脑突触可塑性的兴奋性谷氨酸受体。研究表明,NMDA受体功能障碍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氯胺酮可通过抑制NMDA受体通道的活性参与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恢复慢性应激引起的皮质和海马体。突触损伤。

朱书佳,1984年出生,从事NMDA受体研究十余年。两年前,她将注意力集中在氯胺酮与 NMDA 受体结合的分子机制上。 “战胜疾病的关键在于探索基本的生物学机制。”她认为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抗抑郁的药物有哪些,需要通过药物、物理、心理等多种医学手段进行精准干预。本研究通过冷冻电镜“看到”并证实了氯胺酮对NMDA受体的结合位点,并通过电生理功能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阐明了氯胺酮与NMDA受体结合的分子基础。希望能促进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这项微妙而有趣的研究解决了 NMDA 受体结构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及时的问题。”这一点得到了国内外该领域专家的高度认可,“考虑到氯胺酮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临床应用,这项研究非常及时,为了解临床上已知的改变氯胺酮结合特性的患者突变提供了重要信息。”

结构生物学家张明杰院士认为抗抑郁的药物有哪些,这一突破性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有望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临床表现更好的药物组合。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中心朱树佳研究组和类脑研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联合完成。

《光明日报》(2021年7月29日第09版)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