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如何治疗疾病呢?
常见的心脏表现:
一、先天性心脏病:轻度病例无症状。体格检查发现大龄儿童有下蹲征、杵状指(趾)、肺动脉高压、生长迟缓等。患儿面色苍白、窒息、呼吸困难、心动过速,鼻尖、唇、指(趾)甲床明显发绀。儿童常发育异常,表现为消瘦、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有些人有胸痛和晕厥。部分出汗是不正常的。
二、冠心病:症状是胸部中央的剧烈疼痛,可能会持续到颈部、下巴、手臂、背部和胃部。其他可能的发作症状是头晕、气短、出汗、发冷、恶心和昏厥。重症患者可能死于心力衰竭。
三、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后期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四肢浮肿、咳粉红色泡沫状痰,直至因心力衰竭死亡。
四、肺心病:
1.慢性肺心病:病程长,基础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常伴有多种疾病,使其症状不典型,常隐匿或与其他疾病混淆,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该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部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有肺心力衰竭等器官损害的体征。
2.急性肺心病:患者常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明显紫绀、窒息、心悸、剧烈咳嗽、咯血等症状。多为中度发热。严重的病例往往导致猝死,或因心力衰竭、休克、心脏骤停或心室颤动而死亡。大面积肺梗死区叩诊有浊音,呼吸音减弱或伴有啰音。如果病变累及胸膜,可能有胸膜摩擦或胸腔积液迹象。
五、心肌病:症状通常是运动后气短,容易疲劳。当心肌病由感染引起时,患者的首发症状可能是突然发烧和流感样症状。患者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或正常,大腿和腹部有液体潴留,肺部有液体积聚。在听诊器的帮助下,经常可以听到心脏杂音。
六、 肿瘤性心脏病:可能有胸痛、晕厥、充血性左心和/或右心衰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心内分流、缩窄性心包炎、血性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可产生广泛的非心脏全身表现:发热、恶病质、全身不适、关节痛、雷诺现象、皮疹、杵状指、偶发性异常、全身和肺栓塞。因为心脏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可能是轻微的或不存在的,心脏肿瘤的全身表现有时可能被误诊为结缔组织血管病、感染或非心脏恶性肿瘤。
七、其他疾病导致的心脏病:
1.高血压性心脏病:在心脏功能代偿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患者只是疲倦、饱或说话。过多时有心悸、气喘、咳嗽等症状,之后症状逐渐加重。以上症状为阵发性,多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痰中带血,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
2.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房颤动,其中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未经治疗的甲亢可引起明显的心脏形态改变,包括心房或心室扩大、心脏重量增加、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间隙增宽心脏病有什么症状表现,当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时可改善或逆转。甲亢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约为6%,年龄大于60岁,老年人更易发病。
3.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早期心率有增快趋势。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很高,高达24%~42%。患者仅有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有的仅有乏力、头晕。胸前区无明显疼痛,易漏诊误诊。体位性低血压,常伴有头晕、无力、心悸、出汗、视力障碍、昏厥,甚至休克。
八、区域性心脏病
1.高原心脏病:儿童和成人的高原心脏病临床表现不同。儿童发病较早,病程较快,而成人发病较慢,症状较晚。儿童的早期症状为烦躁、夜啼、失眠、食欲不振、咳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随后出现嗜睡、气短、心率加快、紫绀加重、水肿、少尿、消化道功能障碍; 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体温升高,咳嗽剧烈,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成人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早期仅表现为慢性高原反应和轻度肺动脉高压,如头痛、乏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心悸、胸闷、呼吸困难、颈静脉充盈、肝肿大、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2.限制性心脏病:好发于热带地区,多见于青壮年,可局限于左心室、右心室或同时累及两个心室。由于病变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右心室疾病引起的症状:起病缓慢、腹胀、腹水、腹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左心室疾病引起的症状:心悸、气短、肺动脉高压的表现;症状:右心室疾病的主要症状,少数患者突出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脏病有什么症状表现,多为房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右心房极度扩大,甚至塌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