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脏病的病因是比较复杂并发或者痰热有密切的关系
简介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概念是指糖尿病并发或相关的心脏病。过去认为所谓的并发症应该是先有基础疾病,后有并发症,但实际上,在临床过程中,有时很难把握,所以只要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中医治疗心脏病,可以称为糖尿病性心脏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我们常说高糖是基础病,由于糖代谢紊乱,会导致全身代谢紊乱。患者可出现高脂肪、高尿酸,后期可影响肾功能不全,导致血尿素氮和肌醇升高,对心脏病有很大影响。
从中医的角度看,心是受累的,心主血管的功能失调必然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所以瘀血是常见的病理基础。但实际上,在临床过程中,我们认为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病因更为复杂,与阳虚、干热、湿热、痰热密切相关。
辩证要点
在临床过程中发现糖尿病心脏病有其自身的特点。我总结为散热的三大不足。散热包括干热、湿热和痰热。干热主要在胃和肠,湿热主要在肝胆。脾胃与下焦,痰热主要在于肺。三虚主要是指心阳虚或心阴虚。心脾阳虚,心肾阳虚。虚病位主要在心,但并不局限于心,因为五脏是相关的,达到同一个目的的方式也不同。
一般来说,前期证据比较多,邪灵比较丰富;中后期,食常寒热夹杂,虚邪夹杂。
法律的特点
由于糖尿病和心脏病的病因病机比较特殊和独特,所以在治疗上要正气祛邪,做到上下开,左右开,以及内外和谐。瘀血虽是一种基本的病理变化,但血瘀的病因,无论是痰热、干热、湿热,均可阻碍气运,气滞,导致瘀血,故瘀血多见。
但是,产地不同,处理方法也要强调。在祛邪方面,燥热主要在胃内,宜疏而不堵。宜用以下方法,如麻子仁丸、桃核承气汤等。肺在大肠,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血经脉,肺为诸脉之向,心脉为肺气所动。 , 影响力和心;
如果干粪排除,邪气就会消除,血管就会通畅。同时,胃经通向心,胃和肠的燥热可通过经络的联系直接影响心脏。因此,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注意大便通畅;大便不同,心脉受阻,很多心脏病患者因排便用力而猝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大便堵塞时血糖会升高,大便通后血糖更容易下降。因此,干热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其次,痰热肺蕴也是糖尿病心脏病的重要证候之一。根据肺的生理特点,治疗应宣而不闭,小仙芎汤、胃经汤等。说到湿热,往往与胆囊有关。三焦气滞,湿热内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强调不要郁闷,比如柴胡汤系列、银臣豪汤、葛根芩连汤、竹苓汤等。
在扶正方面,以心为主,但心、脾、肾都很重要。临床上,心阳虚温心阳,脾阳虚需温运阳气,单纯肾阳虚少见。在糖尿病晚期,常可见肾功能不全。这时候就要温肾化浊,让邪气找到出路。
使用功能
临床上,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用药难以坚持一侧,必须综合用药。这里特别提到要以寒热并用,强身祛邪。寒温并用是《伤寒论》医学的最大特点。虽然《内经》说“寒热,热寒”,大家都会用简单的方法,但在临床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因疑难杂症,往往夹杂着寒热,夹杂着现实和现实,外在的和内在的,所以很难坚持一种方法。
因此,本病的治疗也强调冷暖并用。具体使用可以并用,也可以分期使用——可以先强调祛邪,后补,也可以先强调扶正中医治疗心脏病,后用祛邪。其中,主要强调的是邪恶有出路。先看邪在哪里,然后顺势而为,以利于更好的疗效。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剂,很少直接用在心上,因为强调邪必有出路。因此,柴胡方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还有三泻心汤、栀子干姜汤等寒温方剂也很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