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全书 百科资讯 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鱼香草、香薷草来源

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鱼香草、香薷草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18 14:14:52 分类:百科资讯 浏览:28

英文名Wild Mint,野薄荷草本,

别名甜莲、水鹿、五味子、南方薄荷、猫薄荷、野薄荷、葵花薄荷、鼠尾草、夜药、人丹草、煎竹消、水益木、接骨木、土薄荷、鱼草、药材

资源

药材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称:L. [M. ; 布里克。MLvar。; 布里克。M. auct.non L.]

采收贮藏:江浙地区一年可采收两次。夏秋季节茎叶茂盛或花开至3轮时,可在晴天分期采收。华北可采收1-2次,四川可采收2-4次。一般7月收第一刀,10月收第二刀。晴天采收,摊开2天,晒干后扎成小把,晒干或阴干。将薄荷茎叶晒干至半干,然后蒸馏得到薄荷油。

原形为多年生芳香草本,茎直立,高30-80cm。有匍匐根状茎,能深入土壤13cm,性脆易折断。茎尖四边形,多分枝,无毛或稍倒立的短柔毛在四面,在角和近节处有更突出的毛。单叶对生;叶柄长2-15mm;叶形变化较大,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基部以上长疏密粗齿状锯齿,5-侧脉6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短柔毛和黄色腺鳞,下面分布较密。轮生伞形花序腋生,外廓球形,开花时直径约18mm,节间、叶子和花序随着它们到达茎的顶部而逐渐变小;花序梗上有数个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不足2毫米,具缘毛;花序梗纤细,2.5mm长,稍具柔毛或近无毛;花萼管状钟形,长2-3mm,被短柔毛和腺体,有10个脉,萼齿5个。三角形钻形,长约0.7mm,边缘有纤毛;花冠淡紫色到白色,4裂檐,2裂上裂片先端,较大,其余3片大小几乎相等,花冠喉部内部被微柔毛;雄蕊4,前部一对长,常伸出花冠外或被花冠筒包裹,花丝丝状,无毛,花药椭圆形,2室,药室平行;花柱稍超出雄蕊,先端近等长2裂薄荷的功效与作用,裂片钻形。果实小为长卵形,长0.9mm,宽0.6mm,黄褐色或浅褐色,具小腺窝。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栖息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沟渠、路边、山地湿地旁,海拔可高达3500m。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培育

生物学特性 薄荷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可在海拔2100m以下地区生长,但在低海拔地区栽培,其精油和薄荷醇含量较高。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根茎可在 5-6°C 下发芽,薄荷醇含量高。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根茎在5-6℃即可发芽,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根茎具有很强的耐寒性。如果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冬季仍可在-30--20℃地区越冬。喜阳光,不宜在阴凉处栽培。薄荷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肥沃、湿润的沙质土壤或油性沙质土壤为佳。土壤pH5.5-6.5为宜,微碱性土壤也可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扦插、分枝和根茎繁殖。在生产中,一般采用根茎每菌落法。秋季收获后,将根茎保留在土壤中,并在种植前挖掘它们。选择节间短、色白、粗壮、无病虫害的根茎,剪成6-10厘米长的小块作为繁殖材料。种植期从11-3月初开始可用,但因地而异。种植地应多翻底肥,深耕。整平后按行距25cm开沟,开沟深度6-8cm。将根茎撒入沟内,覆土,耙平压实,每1hm2用根茎约1125-1000根。.

在田间管理和生长期,除了中耕除草、疏通渠道、防止雨后积水、及时浇水外,最重要的是追肥,一般为4次,即苗后生长于四月;5-6月是生长期高峰;7月第一刀薄荷收获后,8月下旬第二刀薄荷苗高约15厘米。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薄荷容易降解,所以要注意种子的选择。

病虫害:如有锈病,请及时清除田间积水,病害初期喷洒25%胡芦巴10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20d停止喷洒收获后。害虫包括地老虎、造桥者、蚜虫和红蜘蛛。

性状

性状识别 茎方柱状,分枝对生,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褐色或浅绿色,棱角有毛,节间2长5cm;性脆,断面白色,髓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子干瘪卷曲,全叶扁平至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形-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边缘呈疏密粗齿状锯齿状。基部,具5-6对侧脉;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被短柔毛,放大镜下可见下表面。茎上部常有腋生聚伞花序,花萼钟状,先端5齿,萼齿狭三角形,稍具短柔毛;花冠大多存在,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的残留香气,辛辣凉。

叶子较多、颜色翠绿、气味浓烈者为佳。

茎横截面的显微识别;表皮细胞1行,被表皮齿状疣覆盖,有时有毛。四个角有明显的脊,方向有几十个粗大的角细胞,内缘是一系列薄壁细胞,细胞间隙很大。内皮细胞在 1 列中,Kay 点清晰可见。四个角处维管束较发达,相邻两个角之间有数个小维管束。韧皮部狭窄。形成层形成一个环。木质部在四个角较发达,由血管、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髓由薄壁细胞组成,中间常有空洞。干细胞有时含有针状簇或扇形橙皮苷晶体。

粉末特性:淡黄绿色。(1)腺鳞片头顶圆形,侧面扁球形,有8个细胞,直径61-99 μm,常萎缩,内有淡黄色分泌物;柄单细胞,极短,基部周围有表皮细胞10个,其​​余呈放射状排列。②小腺毛头部椭圆形,单细胞,直径15-26μm,内含淡黄色分泌物;茎部有1-2个细胞。③非腺毛多为折断,完整的为1-8个细胞薄荷的功效与作用,微弯曲,壁厚2-7μm,疣状突起较细。④在茎叶表皮细胞和薄壁细胞中发现甙结晶,淡黄色,略呈扇形或不规则形。⑤ 叶片上表皮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壁略弯曲;下表皮细胞壁弯曲,细胞内含淡黄色橙皮苷结晶。气孔较多,为直轴型。

化学成分 新鲜薄荷叶含1%-1.46%,油中主要成分为L-薄荷醇(),含量为62.3%-87.2% ,它还含有左薄荷酮 ( ) 异薄荷酮 ( )、胡薄荷酮 ( )、乙酸癸酯 (decyl )、乙酸薄荷酯 ( ) 苯甲酸甲酯 ( )、α- 和 β-蒎烯 ( )、β-侧柏 β-thu-jene、3 -戊醇(3-)、2-己醇(2-)、3-辛醇(3-)、右月桂烯()、柠檬烯()和桉树脑()、α-松油醇(α-)等[1]。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异叶绿素(iso-(、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7-)、薄荷异黄酮苷());有机酸成分:迷迭香酸(酸)、咖啡酸(酸)[2];氯酸成分:天冬氨酸( )、谷氨酸( )、丝氨酸( )、天冬酰胺( )、缬氨酸( )、亮氨酸( )和异戊二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蛋氨酸( )、赖氨酸( )[3]。从叶子中分阶段获得具有抗炎作用的二羟基-1,2-二氢萘。二羟基酸是母核的多种成分:①1-(3,4-二羟基苯基)-6,7-二羟基-1,2-二氢萘-2,3二羟基酸[1-(3, 4-)-6, 7--1,2-二氢--2,3-酸],②1-(3,4-二羟基苯基-1,2-二氢萘-2-羟基酸

药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1:20浓度的薄荷水煎剂对病毒株有抑制作用。

2、镇痛止痒作用:薄荷醇主要用作外用止痒剂、弱局麻剂和抗刺激剂。当局部使用时,它会刺激神经产生凉爽的感觉并抑制疼痛神经。

3、抗刺激、止咳作用:薄荷醇的抗刺激作用导致气管内有新的分泌物,使粘稠的粘液易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也有报道说,薄荷醇对豚鼠和人都有很好的止咳作用。

4、杀菌作用:薄荷醇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d-薄荷醇的抑菌作用比1-薄荷醇强。

5、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薄荷油对小鼠有一定的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效果的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0.035ml/小鼠腹腔注射,抗着床率达100%。终止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子宫收缩增加,不能排除对蜕膜组织的直接损害。宫内给药,薄荷油不仅能使原孕第6天所见的胚珠坏死,还能使其排出体外,与橄榄油组相比,差异显着。

6、利胆作用:薄荷的丙酮干浸膏和50%甲醇干浸膏均有利胆作用,胆汁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含有较多挥发油的丙酮干浸膏组的利胆作用强于50%甲醇干浸膏组。实验表明,除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薄荷醇具有很强的利胆作用外,薄荷油还含有其他利胆成分。此外,薄荷醇的醇羟基乙酰化后,其利胆作用也减弱,说明醇羟基在利胆作用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毒性:大鼠皮下注射薄荷脑致死量2.0g/kg。大鼠皮下注射薄荷脑致死量2.0g/kg。相同植物薄荷脑和山楂油的中位致死剂量分别为 641.1±2.4mg/kg 和 437.4±18.@ >3mg/,分别。公斤。

@1),取出,晾干,喷上2%香草藏硫酸溶液-乙醇混合溶液(2:8),100℃)烘烤约5-10min。供试品色谱图在对照品色谱图的相应位置上显示出相同的色点。

加工后,去杂,去残根,先将叶子摇匀,搁置一旁,再将茎部喷水,润湿,切段,晒干,与叶子拌匀。

性质辛辣;自然凉爽

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热;头脑清醒;舒缓喉咙;风热的主要症状;头痛和红眼; 咽喉痛; 麻疹不透明; 皮疹和瘙痒; 肝郁症和胁痛

薄荷的功效与作用_薄荷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_薄荷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勿久煎;外用:适量,煎汤或捣汁敷。

注意

阴虚血燥,肝阳上亢,表虚汗出者禁用。

1.《医学本质》:得了新病的人不宜吃,让人汗流浃背。

2. 《千金·食疗》:糖尿病。

3.《本经风源》:吃久了会觉得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忌用。

4.《新本草》:辛香断气,食多伤肺伤,虚者远离。

附方①清上化痰,润喉横膈,治风热:用薄荷粉炼蜜露丸,如柳参大小,每次一丸。白砂糖也可以搭配使用。(《简单易方》) ②治烂眼绳:薄荷,姜汁浸泡一晚,晒干,每钱用沸汤洗净。(《明目验方》) 3、治瘰疬成块、痛、溃烂、久脓,不分远近:一碗大如碗的薄荷(阴干),洋槐十颗(一尺二寸)长度)对于蛀虫,去除黑色皮肤,涂上醋,然后将其烧成棕色)。碾碎,在酒中浸泡三晚,取出晒干,又泡了三个晚上。就这样,把酒盛满,烤熟,捣成粉末,用来煮饭和药丸,大如梧桐子。每次饭前服黄芪汤二十粒,小儿服一半。(《生会方》薄荷丸) ④治瘙痒:大薄荷、蟑螂蜕等分末,每温酒服一钱。(《雍磊千方》) ⑤治血痢:薄荷叶煎服,单服。(《普济方》) ⑥治鼻衄余:薄荷汁滴。或者把它煮干,然后用鼻塞包起来。(《方方》) ⑦治蜂蜇伤:薄荷贴之。(孟宇《双效方》)⑧治火毒疮,如艾灸,火毒气入,两疮,汁淋:薄荷煎汤法,常敷。(《大夫说》) ⑨治疗耳痛:滴入新鲜薄荷汁。(《闽东本草》)

每次讨论

1.《纲目》:薄荷,辛能散,凉能清,专治风散热。因此,头痛、头风、眼咽喉、口病、小儿惊风、瘰疬、疮疥等为基本药物。

2.《本草经书》:薄荷比苦更辛,无毒。辛与肺,肺与毛,苦与心,从火化,主血管,主热,都是阳脏。贼风伤寒,其邪在表,出汗为解。风药性高,又辛温,能驱邪辟邪。辛香通窍,治腹胀、霍乱。《食疗》认为可以消除心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介绍经药。香料散散散去,穿过关节,从而追赶贼风。对于出汗的人来说,风是从汗中解脱出来的。这不是脾胃的家常药。上升的性质也难以控制和降低气;疲劳是空虚,不能用驱散来解决,三疗还不够。又:病人新病不宜服,因出汗也气虚。如果咳嗽是肺虚感冒,没有发烧,不要吃,吃点补药就好了。阴虚者发烧时不宜服用,因为出汗会耗尽体液。脚气型伤寒不宜服用,因病属脾。血虚头痛,不可用不同的补血药。由于食者受伤,小儿体温不可用。因营养不良而体热的儿童不能使用。诊断为气虚的儿童,即使开始出现体热,也不宜使用。

3.《化药》:薄荷,味辛散,性凉清,补六阳合,散诸热风邪。以锋利清淡为主,擅长头面部,用于治疗失音,治疗发音,清嗓子。以川芎登顶,以导滞热。取其香入窍,善动筋表,以消肿散筋热,除腰痛,外药入营卫解滞气。

4.《本草新编》:薄荷不是特别擅长解风邪,但特别擅长解郁。使用胡芦巴缓解抑郁症比使用薄荷缓解抑郁症更好。薄荷入肝胆经,善解半表半内之邪。它比柴胡更轻、更清晰。

5.《本草求真》:薄荷味辛而凉,其功专于肝肺。所以书上说辛能散,适用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知己的气邪化痰得到治愈;凉能清热,对咽喉、口、眼、耳、痱子、疮、疥疮、惊风、骨蒸、鼻衄有极好的功效。故古方是免费的,作为开滞散气的工具;小儿癫痫,以此为导散风;肠风血痢,以此为清气明利之法,不敢多用,但不足。二、到三点,

6.《续本经典》:吐了就饱了,应该减饱,吐气应该能吃能喝。即使不减,也应以拓中理气、消导降下来治疗。? 不知道薄荷的清凉,喜欢豆蔻的人很多。它特别香浓,不像豆蔻的内藏。如果邪气食物已经内乱,但仍扎根于表层,那不是薄荷解结,而根在外面,又怎能彻底去除表层和内部。

7.《药中参肾》:薄荷味辛,清香,性中性。其威力能内透筋骨,外显筋表,疏通脏腑,通经络。服用时可渗入冷汗。若用得少,亦能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痛,或肝风内动,癫痫发作,头痛,眼痛,鼻塞,鼻塞,牙痛,疮疡。咽喉、肢体痉挛、疼痛,一切风火之病皆可治。也适用于痢疾初期有外感感染者。驱散外感之邪,就是清肠之热,痢疾很容易治好。它还擅长杀菌,祛除坏气,以及所有的霍乱和痧证。它也是一种基本药物。其味辛而凉,擅长祛疹、治痒。是儿科常用的产品。薄荷用于热病,就像麻黄用于伤寒一样。根据薄荷的古名,它是用作蔬菜,而不是作为药物。《本经》和《别鲁》中没有薄荷,唐代入药,所以《伤寒论》中没有使用薄荷。不过仔细看了《伤寒论》中的方剂,确实有应该用薄荷的方剂,因为当时它并没有列为药材,也就是,应使用薄荷的处方,而必须改用其他药物的。尽量服用“伤寒”方,如麻杏甘石汤中的麻黄,以薄荷为宜。盖麻杏甘石汤,原治出汗不喘不重热,既无重热,仍可知尚有热,若有热尚用麻黄,亦用。清肺平喘;然而,麻黄可以清肺。平喘,薄荷还可以润肺平喘(薄荷的辛辣味能抑制肺气过剩,善于寻肺风),用麻黄治热,如何用薄荷来清热解暑?又如各种葛汤中若有葛根,也可用薄荷代替;盖葛根原本在经书中发表阳明之热,葛根之凉却不如薄荷;薄荷呢?四飞背诵古训。古人不备药,所造的方子就不可能完美。没有他们,时间是有限的。

8.@>《本草经》:孙兴晏编刻《本草经》,名为薄荷苏班,确实可信。《唐本草》称辛文,也以苏雷为例。不过寒气可以散风散热,绝对不是温药,所以解谷直接称其为辛凉。其主治“汤本”,指贼风伤寒、气坏、知己饱、霍乱、食少、气低,与紫苏大体相似,但有辛辣味。且凉,与暖散略有不同。外治风热疮疡,取汁煎服,消肿,凉入皮肤,即刻止痛。

9.《药性》:消怒、毒汗、破血止痢、安神。

10.《千金. 《食疗》:但肾气使气清香。主辟邪,除劳虐。

11.孙思邈:汤洗漆疮。

12.《唐本草》:主贼风,汗出。(治)恶心腹胀。霍乱。吃饱喝足,上火。

13.《食疗方》:杵汁服,祛心风热。

14.“食本药”:可将各种药品引入营地,守卫。治阴阳毒、伤寒。

15.《日花子本草》:治疗中风后失语、吐痰。除了盗贼。治疗腹胀、降气、消食和头风等。

16.速写之书:治疗感冒。头脑风暴,通过网格。婴儿流口水。

17.《本草衍益》:小儿惊风大热,宜介绍此药;治骨蒸热,取其汁及诸药为膏。

18.@>李高:清离大人的首领。

19.王浩谷:可以搜肝气。此外,主肺多饱,肩背痛风冷出汗。

20.《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痛,霍乱吐泻,痈肿,坏疽,疥疮,麻风疮疡。另外:野薄荷可以监督头部和头部的所有风,停止头痛、头晕和发烧。祛风化痰,治疗感冒、咳嗽、脑漏、流涕。退虚、痨热。

21.《纲目》:利咽、关节及诸症。治瘰疬、疥疮、风痒成瘾。

22.本草纲目:治中风、癫痫、燥热、抑郁症。

23.《医学汇编》:治牙痛,热咳,消郁消暑,解烦渴,止血痢,小便。

24.《本草更新》:消除视力模糊。

摘自《中药材》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