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大伯挖出同一株紫土豆“稀罕物”(图)
本报讯(记者 陈章坤 通讯员 赵小蕾 唐海洲)相信很多人都吃过紫薯,但你可能没吃过紫薯。 4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白峰镇阳东村现代农业生态基地,看到了这个连带子的肉都是紫——紫薯的“稀罕物”。
去年底,基地负责人郑国树获悉,市农科院引进了紫薯新品种。他立即产生了兴趣,买下了这些种子,并在温室中进行了测试。几个月后,郑国树迎来了紫薯上市。 “两个大棚,一亩地,收获两千多斤。”郑国树说,紫薯的产量比普通土豆低,这样的收获已经是“大丰收”了。
记者在基地看到,一位大叔用锄头从同一株植物中挖出五六个紫薯。看起来,这些紫色土豆的形状和普通的黄色土豆差不多,比普通土豆略小,外皮呈深紫色。用刀切开,内部也是以紫色为主,还有一点白色。
记者联系到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安学军。她告诉记者,这种紫薯是市农科院去年从北京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新品种。目前正在北仑、鄞州、余姚、宁海等地进行试验,并逐步推广。 “紫薯富含花青素,具有保健、美容等功效。”安学军说,花青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是维生素E的50倍,能抑制致癌物。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增强体质。此外紫土豆,紫薯淀粉含量高,口感好。
安学军说,由于种植成本高、产量低,紫薯的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但由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市场价一般在8到10元一斤,去年最高峰时卖到18元。”
上个月,郑国树把这些新鲜土豆带到附近的上阳菜市场出售,没想到一天只能卖二十公斤。 “这种紫薯每斤卖10块钱左右,是普通土豆的三四倍,虽然看起来很奇怪,但很多人不理解,看的人很多紫土豆,买的人却很少。”郑国树无奈的说道。 :“因为今年的种植面积不大,产量少,送超市不太现实。”
据了解,紫薯上市以来,约有一半的紫薯通过菜市场零售和部分单位采购的方式进行销售,仓库中还剩1000多公斤。
尽管如此,郑国树还是对种植紫薯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紫菜越来越受大家的喜爱,随着紫薯逐渐被大家认可,一定会有不错的市场。今年下半年,他将继续种植紫薯,并扩大规模。 “等有一定规模,有一定产量后,我会想办法通过超市等渠道进行销售。”郑国树说。
(记者孙红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