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2不要”技巧,保证你煮的粽子香糯好吃
端午节快到了,其中最重要的节目之一就是《吃粽子》。粽子原名“交米”,是先人用来祭祀的。经过历史上数次南北迁徙,南方的“稻米文化”与北方的“稗子”相结合,才有了今天的“粽子”。
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将粽子与“屈原”的事迹相结合,形成了端午吃粽子来纪念屈原的文化习俗。
然后是怎么做粽子,怎么煮粽子,尤其是“熟粽子”。做不好,粽子很容易生涩。口感软硬不一,没有香糯的感觉。有的甚至水煮粽子还会爆裂,怎么把粽子做好粽子要煮多长时间,今天就分享一下“三做二不”的技巧,保证你做的粽子香香可口。
——煮粽子3至——
①:冷水煮开
饺子用冷水入锅时,随着水温的升高,温度由外向内逐渐渗透。温升很均衡,不会出现内外熟度不一致的情况,煮饺子容易造成外面熟。而且里面还是很“生”的,就是夹着的。
②:添加一些材料
煮粽子的时候,最好加点配料。首先,第一个是盐,这是所有口味中的第一个。少许盐可以带出糯米的甜味。二是一点“食用碱”或小苏打,可以帮助分解成分中的蛋白质。帮助糯米“快速”成熟,口感更软糯。
③:烹调时用重物按压
用重物按压,可以防止饺子在水沸腾时翻滚,既可以防止饺子在擀的过程中因碰撞而碎裂和“跑米”,也可以使饺子受热均匀,具有相同的成熟度.
——不要煮粽子里的2——
①:过程中不要加冷水
建议一次性加足水煮粽子,使水面低于粽子5至10厘米,中间尽量不要加水。
②:不要着急把煮好的粽子拿出来
煮好的粽子不要着急吃,最好在锅里炖1到2小时,这样可以利用余温避免粽子的出现,让口感更软糯。所以,建议端午节前一晚开始做饭,第二天早上才开始吃。
- 煮粽子要多长时间?如何判断饺子是否煮熟?——
如果是家里普通的炊具,先大火煮40分钟,然后转小火煮1小时左右,基本煮熟即可。这时候关火浸泡1小时,待其自然冷却后即可食用。如果是高压锅,只需要30分钟左右。
如何判断饺子是否煮熟?很简单,打开一个看看,尝一尝,没熟就继续煮。不要等到凉了才发现有“熟食”,从头再来是费时费力的!
正确包粽子和煮粽子步骤
【原料】
糯米、粽叶、红枣、盐、食用碱、水
【步】
①
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1-2小时。粽子叶也要先洗干净。如果将干燥的粽子叶在水中浸泡一晚以吸水,然后将它们放入一锅沸水中。,加少许盐,煮5分钟左右,关火浸泡10分钟,取出冲洗干净后再使用。
②
把粽叶卷起来,放入适量糯米,喜欢的话可以加几颗红枣和葡萄干,然后盖上糯米摊开。
③
将粽子放入锅中,加少许盐和碱,然后倒入水,盖过粽子5到10厘米,放上篦子,在篦子上放一大碗水压下去,转大火煮40分钟,然后转小火煮1小时左右,可以关火,盖上盖子继续煮1-2小时,出锅。
——技能总结——
煮粽子时,用一锅冷水,适当加入少许盐和食用碱。煮的时候加足水,中间不要加凉水,用重物压下粽子,煮1~2小时,再炖1~2小时。
还有浸泡糯米的问题。不建议糯米泡太久,不然粽子的味道会太“软烂”。大约1小时就够了。用冷水浸泡1~2小时,使其吸收更多水分粽子要煮多长时间,有利于熟化,熟时不生。
我是阿虎的小世光,一个喜欢研究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的贪吃者!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可以关注我,点赞、转发、分享这篇文章,明天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呈现,感谢阅读,明天见!